脑瘫是指从怀孕开始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大脑发育不成熟阶段、非进行性脑损伤引起的姿势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症。有些患者走路不稳定,还有视力障碍、听觉障碍、运动不平衡等其他情况,还有很多人因为脑瘫的存在而走路不稳定。那发生这种情况怎么治疗?下面由暨南大学崇爱医院医生讲解。
1.爬行训练:目的是促进上下游运动和身体运动的感觉。人体的运动是以身体各种功能协调为基础的,准确的4攀登也要具备抬头、颈部、四肢支撑能力、重心移动能力等。因此,在康复训练过程中,不能简单刻板地重复某些动作,要注意整体。
2.细腻的动作能力:精细的动作主要指手部小肌肉的活动,是儿童主要依赖手和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。主要包括抓住动作、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笔、画、写作、生活自立动作技能、手的柔韧性、手的调整能力、双手的调整能力等。手的细腻动作顺利发展有助于早期大脑结构和功能成熟,是个人其他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。
3.运动训练:根据脑瘫儿童的临床分类,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,包括粗运动、精细运动、平衡能力、协调的康复训练。
4、站立行走基本训练:辅助加活动。动作由家长辅助逐步转变为患者,自发完成。对于站立时脚跟不能接触地面的儿童,父母在仰卧时可以用四个手指抓住脚跟,用手掌按压脚底,使儿童的脚向小腿方向弯曲,脚背和小腿之间的角度尽可能不到90度。
5、不要一直用手扶着孩子走路
很多的爸爸妈妈都担心孩子在学习行走的过程当中会摔倒,但是这也是成长的一个过程,所以爸爸妈妈不能过分溺爱,学会放手让他自己行走。
暨南大学崇爱医院提醒:由于很多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不够全面,发病早期不重视,导致病情加重,给治疗增加难度,患者也将会受到更加多的痛苦。所以,任何疾病都应当做到早发现、早预防、早治疗。